关于推动武陵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资源融合,发展普惠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常德市武陵区作为中心城区,同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受限于成本与数量,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多元化、就近化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普惠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成为破解养老难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即在社区(村)内或居民身边建设规模适度、功能集成的养老服务设施,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老年人熟悉的居住环境中,能够有效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在不离开熟悉社区、不脱离亲情陪伴的前提下,就近获得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养老服务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构建多层次、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武陵区当前面临的挑战 1.资源分散,协同不足: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服务主体相对独立,信息、设施、人员、服务标准等未能有效整合,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2.社区设施“嵌入”不深: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存在“挂牌化”“空心化”现象,服务内容单一(多以休闲娱乐为主),缺乏专业护理、康复、助餐、上门服务等核心功能,难以满足失能、半失能及高龄老人的实际需求。 3.普惠性有待提升:现有部分市场化养老服务价格偏高,而政府购买服务覆盖面有限,导致普惠型服务供给不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获得感不强。 4.专业人才短缺:养老护理员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参差、职业认同感低、流动性大,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5.智慧化水平不高: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与应用不足,未能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服务需求的精准匹配和动态管理。 三、具体建议 为有效推动武陵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资源融合,发展真正普惠、可及、优质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三位一体”融合机制 1.成立专项工作组:建议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卫健、住建、财政、医保、街道(乡镇)等部门,成立“武陵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资源整合与监督评估。 2.制定融合标准:出台《武陵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规范》,明确“嵌入式”设施的功能定位(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助餐助浴、上门服务、家庭支持、智慧平台于一体)、服务标准、准入退出机制,确保服务的规范性与专业性。 3.建立资源协同平台:搭建区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整合辖区内所有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居家上门服务商、医疗机构、志愿者组织等资源。实现服务需求一键发布、服务供给精准对接、服务过程全程监管、服务评价及时反馈。 (二)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嵌入式”内涵 1. 推广“中心带站”模式:以具备较强运营能力和专业团队的优质养老机构或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若干个社区“嵌入式”小微站点(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点、助餐点、护理站)。通过“中心”输出管理、人才、服务标准,实现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运营,降低单个站点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可及性与质量。 2.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并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如紧急呼叫、生命体征监测、防跌倒等)。由专业机构提供远程监护、定期上门、应急响应等服务,将机构的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实现“养老不离家”。 3.做实社区“中央厨房”+助餐点:依托大型养老机构或社会餐饮企业建立区域性“中央厨房”,统一配送至各社区助餐点或直接送餐上门。政府通过补贴运营、减免税费、提供场地等方式,确保助餐服务价格普惠(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老人设定阶梯价格),并保证餐食营养、安全、适老。 4.推动医养深度融合:鼓励社区嵌入式站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高龄、失能、慢病老人,探索“医养结合”服务包。支持有条件的站点内设护理站或医务室,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护理、慢病管理服务。推动医保政策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延伸,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三) 聚焦普惠可及,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1.加大财政投入与精准补贴:设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运营困难但服务普惠的站点倾斜。优化补贴方式,从“补建设”转向“补运营”和“补服务”,根据服务人次、服务质量、老人满意度等绩效指标进行动态补贴。扩大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对象范围,重点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独居、空巢老人。 2.盘活存量资源: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如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公租房等),优先用于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场地成本。 3.培育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通过公开招标、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专业、有社会责任感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运营。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支持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1. 强化专业培训:联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养老护理员、社工、康复师等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 2. 提高待遇与认同:建立与技能等级、服务年限、服务质量挂钩的薪酬待遇体系。落实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入职奖励、免费培训等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五)推进智慧赋能,提升服务效率 1.升级智慧养老平台: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实现老年人基础信息、健康档案、服务记录、补贴发放等信息共享。开发便捷的老人及家属端APP/小程序,实现服务预约、费用支付、服务评价、紧急呼叫等功能。 2.推广智能应用:鼓励在家庭养老床位和社区站点推广应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看护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技术,提升服务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效率。 发展普惠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是应对武陵区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方合力。恳请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将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资源深度融合纳入重点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政策举措,加大资源投入,共同构建武陵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安心、舒心、暖心的晚年生活。 建议人:丁久洪,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2025年度常德市社会科学课题基础项目(CSP25JC55) |
|
2楼#
发布于:2025-09-29 09:20
只说要不谈钱,钱未必会从天上掉下来?
|
|
3楼#
发布于:2025-09-29 10:09
钱从哪里来?老同志那么高养老金拿起都花到大城市去了,本地人一分钱拿不到还得当志愿者养。
|
|
4楼#
发布于:2025-09-29 10:31
举国同庆之际,人民幸福安康才是王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难!衣食无忧无虑,教育医疗服务民生保障很关键。
|
|
7楼#
发布于:2025-09-29 11:28
养老是个沉重的话题。
我们主流媒体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价值观方面,近年做的太少了---------- 导致娶不起、不愿生! 未来没有年轻群体的托举, 老年人会过得很惨。 |
|
9楼#
发布于:2025-09-30 09:07
不婚不育还没有引起他们重视,今后一个人要养活10几个人,拿钱的多干活的少。
|
|